通河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生活百科、国际资讯、热点新闻、综艺娱乐、体育健康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2-12-06 16:23:33
策划、撰文/Alex、Nico
编辑/KY主创们
晚上闲聊的时候,一位独自生活了几年的朋友突然和我说,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孤独了,还忍不住做起大梦:
“我不想出门,也懒得费劲去认识人。能不能直接来段入室抢劫式爱情啊!没有爱情的话,来点友谊也行啊。”
我一搜才发现,原来「入室抢劫式」的爱情或友谊,早已变成了许多人面对孤独时的调侃——
Ta们明确知道自己内心对于人际连接是有渴望的,却不会主动向他人靠近、寻求更多社交互动,而是把建立关系这件事寄希望于运气,期待着一场入室抢劫式的邂逅。
我想ta们心里一定很清楚,这种入室抢劫式的感情在现实中很难发生。但对ta们来说,比起和孤独相处,摆脱孤独才是更难的。
那么为什么对于一些人来说摆脱孤独的处境会这么难?Ta们又该如何化解?今天的文章我们就再来聊聊「孤独」这件事。
孤独,其实是一种积极的信号
经历过孤独的人会知道,孤独感给人带来的痛苦并不是无病呻吟,而是真实存在的。有研究发现,人感受到孤独时的大脑反应,和人在面对生理疼痛时的大脑反应是一致的(Eisenbergeretal.,2003)。
认知心理学的Cacioppo教授将孤独定义为一种社交疼痛(socialpain),它通常会在这两种情况下出现(Cacioppo&Patrick,2008):
第一种常见的情况是,我们当下拥有的社交连接和内心期望存在着差距。比如在新的环境中没有找到聊得来的朋友,或是有烦恼时找不到人倾诉。
第二种则是,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依恋对象,可以是恋人也可以是朋友,当我们意识到存在着失去对方的可能性时,就会引发强烈的孤独感。
这两种处境下我们体验到的孤独,其实是一种对我们内心真实感受的提醒。它在说,其实你需要一些能分享快乐和烦恼的朋友,你对人际关系并不是麻木的;它也在提醒你,你害怕失去的那个人对你来说非常重要,需要好好珍惜。
也就是说,孤独虽然是一种负面的感受,但它也是一种积极的信号,会提醒、鼓励我们去主动维系关系、加强连接。
但仍有一些人,感到孤独之后,依然没有主动向他人靠近,反而选择更加远离了社交,甚至拒绝给予他人靠近自己的机会。这样的人其实陷入了「孤独者闭环」。
什么是「孤独者闭环」?
上面我们提到孤独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、较为负面的感受。但是你可能想不到,这种感受本身具有“自我强化”的属性。换句话说,当我们感觉到孤独时,孤独感会让我们做出一些行为,来让它变得更强烈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Lonlinesslovesitself.”(孤独爱它自己)。
心理学家Layden等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,他们发现,当人们感觉到孤独时,反而会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中偏好与他人保持更大的社交距离,并且减少向他人释放社交信号(Laydenetal.,2018)。
这是因为,孤独感会让我们有更强烈的自我保护动机,还会提高我们对社交信号(socialcues)的警觉性。在这样的影响下,即使我们希望进行更多的社交互动,我们也会无意识地与他人保持距离。
不仅如此,孤独者在社交中也更容易做出破坏关系的行为,比如,对对方释放的信号做出负面的揣测,故意远离对方,不给见面的机会,回避深入沟通等。
慢慢地,我们会陷入「越孤独,越远离他人,越远离他人,越孤独」的闭环中。
而这是因为,孤独者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给别人靠近自己的机会,不允许他人走进自己的生活。
想知道你是否陷入了“孤独者闭环”?如果你也感觉到深深的孤独,欢迎来看看KY研发的【孤独感综合评估】测试。这个测试可以帮你了解你为何会感到如此孤独,以及,你该如何走出孤独者闭环。
造成孤独者闭环的关键,是缺少了被爱的能力
没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靠近他人,我们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掌握向他人示好、与他人交心的能力。如果一个人没有努力经营过一段从陌生走向交心的关系,那么ta就缺少了建立关系、维系关系的体验。
心理学家Winnicott认为,当一个人自己没有拥有过某种感受时,ta也没办法接收到来自他人的相应的感受。
也就是说,由于孤独者们往往没有主动向他人靠近过,因此ta们难以识别他人想要靠近、想要和自己深交的信号。甚至可能会对他人释放的信号产生误读,做出消极的回应。
可以说,孤独者们缺少的是一种允许他人靠近、允许自己被爱的能力。
为什么有的人会缺少这种能力呢?原因可能与以下3个方面有关:
01丨与你的「孤独人格」有关
研究发现,有一些孤独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,不受后天环境和养育的影响(Boomsmaetal.,2005)。这意味着,时常感到孤独的人可能遗传了某种“孤独基因”。Ta们从小就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,没有感受过爱与被爱。
另外,自恋型人格会阻碍人们感受到被爱。自恋水平较高的人,容易呈现出一种「虚假的独立状态(pseudo-independence)」——Ta们觉得自己不需要任何人,觉得自己能够对自己的情感、冲动、欲望和整个世界有着全能的控制力(omnipotentcontrol)。
因此,这样的人往往很难建立起深层且稳定的关系,因为ta们没有真诚地爱过一个人。
02丨对社交持有负面的认知或信念
有的人会把人际交往看作一种竞争,认为“谁主动谁就输了”。在这种逻辑里,自己主动就代表着自己更重视、更离不开这段关系,相当于承认了自己是关系中更弱势的一方。
因此不论是在关系初期,还是在关系发展中,持有这种“竞争思维”的人都不允许自己比对方先主动。Ta们将注意力放在了得失上,不懂得“有时不那么计较回报反而能收获更多”。
也有一些人,因为曾经的创伤经历,比如被霸凌过,而不相信他人会友善地对待自己。因此ta们用拒绝社交的方式,先一步完成自我保护。Ta们在社交中很少自我袒露,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情绪和需求,导致他人很难真正了解ta的想法和观念,无法和ta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。
以及,舆论环境对于「独立」的推崇,也影响了一些人对必要的社交连接的追求。
很多人会认为「独立」意味着完全不依赖他人,靠自己过好生活、做好决定。一旦有了对人际连接的渴望,就说明这个人不够独立,不是一个合格、优秀的成年人。
当一个人对成为“独立、成熟的成年人”出现了这样的误解时,感受到孤独反而会让ta进行自我谴责甚至是自我厌恶,“我怎么一点都不独立。”
03丨缺乏由浅入深建立关系的能力
任何的社交关系都是由浅到深的。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,ta们虽然渴望和他人建立深度关系,但是却不懂得用「寒暄」来打开社交局面,严重的还患有「寒暄恐惧症」——一想到要和他人闲聊天气、好吃的餐厅、最近在看什么剧等等,就会原地尬住。
即使他人主动发起了闲聊话题,ta们也能快速把天聊死。于是,交朋友这件事对ta们来说就变得无比困难。
还有一些人则是不懂得如何将普通的交情经营成深厚的友谊。Ta们会自怜地想,“Ta都已经有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好朋友了,心里肯定不会有我的位置。”于是在关系可以深入发展的阶段,ta们会害怕碰壁或是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,从而变得很谨慎和被动。
Ta们不清楚的是,有些感情就是需要自己主动制造机会才能变得深厚的。
如何培养自己被爱的能力?
虽然被爱的能力很难一下子习得,但我们仍然可以做一些事,来让自己慢慢习惯于在关系中主动向对方表达好感、以及接受他人的好感,逐渐建立爱与被爱的能力。
观察、模仿你身边有爱的关系
比如一个人表达情绪时,另一个人是如何倾听的;Ta们是如何向对方表达爱意的;当ta们意见不统一时,又是如何应对和解决冲突的等等。通过不断地观察,你可以从ta们身上看到好的关系给人带来的力量,找到建立关系的信心。
之后你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好的经营关系的方式,用到与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。慢慢地你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正向的反馈,从而逐渐明白如何建立一段有爱的关系。
给「失望的时刻」多一些解释的机会
在尝试和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中,挫折和失望都是难免的,我们不一定能在一开始就遇见完全合拍的人。即便后面能成为很好的朋友,一开始也难免经历一个相互了解、相互磨合的过程。
因此当你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反馈时,不要急于给这段关系下结论,这并不一定代表ta不在乎你或这段关系,可能只是说明你们之间存在差异,你们还没有很好地读懂对方。
多给彼此一些解释的空间。简单而直白的解释或许会让人有些尴尬,却能真正帮助你们了解彼此的想法,更好地磨合,建立更长久、更深厚的关系。在不知不觉中,你会在反复沟通、包容差异的过程中,学会「爱与被爱」的正确方式。
把付出当作筛选的过程,找到值得你深入交往的对象
当你不知道如何判断他人是否对你抱有好感、是否想要和你建立关系时,你可以试试主动为ta付出,例如请ta喝杯饮料、和ta分享生活中遇到的趣事,或是主动帮ta完成一些小事。
一个值得建立关系的对象(不论是爱情还是友情)一定会回应你的好意,例如主动发起下一次的来往互动。即使ta没有和你深入交往的意愿,也会用一定程度的回礼和感谢以表达对你的付出的尊重,而不是想当然地觉得“这样的小事,占点便宜不挺好的”。
(公众号后台回复“值得付出”,了解在人际关系中,如何判断ta是否是值得你付出的对象。)
同时,主动向他人示好能帮你建立起对社交的掌控感,因为是你在决定着要和什么样的人来往,而不是被他人推着走。
最重要的是,你在付出的过程中会逐渐学会爱的表达,学会考虑对方的喜好、共情ta的感受。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「爱的能力」是一种恒定的“内在资源”,不会因为“主动给予”而变少。
重新认识独立和爱的关系
很多人可能会认为,独立和爱是带有一些矛盾的。对于ta们来说,爱意味着依赖和无法轻易割舍的关系,而一个独立的人并不会过度陷于其中。
然而,独立并不是不依赖任何东西。独立,反而意味着你「同时依赖」很多东西——爱情、友情、亲情、兴趣爱好、宠物、工作职场……一个独立的人,正因为同时依赖着许多事物,并且把握好了其中的平衡,才不会变得过度依赖其中的一项。
也就是说,独立而不孤独的人,恰恰是最懂得如何去爱的。因为ta们并不吝啬自己对人、事、物的付出,能够让那些自己在乎的东西都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,不抗拒建立连接。相对地,这些人也能从自己所爱着的人、事、物中收获最多的东西,保持积极的成长和改变。